日期:2025-08-05 07:05:44
步入重庆市大足区昌州小学(以下简称“昌州小学”),仿佛进入一个“善”的具象化空间。校门处,叠合的三本书造型无声诉说着“读书为本”的信念;脚下,由25种不同字体镌刻的“善”字,是师生每日必经的无声教诲;环绕校园外墙,浮雕文化墙则以石刻之乡特有的艺术语言,讲述着跨越时空的善行故事……这所植根于世界文化遗产——大足石刻沃土的学校,正以其独特的“善”文化育人体系,书写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动篇章。
\n石刻精魂铸就文化内核
\n昌州小学的“善”文化,有着深厚而独特的地域根基——大足石刻。学校校徽“凤鸣朝阳”的设计,正是对大足石刻文化的浓缩与升华。学校巧妙地将“昌州”拼音首字母“C”与“Z”进行了搭配。字母“C”如初升朝阳,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,更寓意着师生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,时刻警示着“日行一善,日日行善,善行一生”的行为准则;字母“Z”既是大足“石刻之乡”的象征,取意于千手观音的佛眼与佛手,形似凤凰。佛眼如绿色幼芽,象征学子在“善思、善问、善学、善创”中蓬勃生长;佛手如蓝色大海,昭示着教师“上善若水,厚德载物”的辽阔胸襟。一枚校徽,将地域瑰宝、教育期许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。
\n此外,学校依托“石刻之乡”千年文脉,提取“勤、孝、谦、和、思”的文化元素,构建“善为核心、五育并举、因材施教、多元发展”的“至善”教育体系。学校立足“办孩子喜欢、家长信赖、社会认可的共创共享高品质学校”的办学目标,以“上善若水、厚德载物”的校训、“尽善尽美,德才至善”的校风激励全体师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弘扬“泽善而习,向善而行”的学校精神,并以此培养“人人向善,个个出彩”的学生,让“让生命在传承中更精彩”的办学愿景照进现实。
\n校园即“善园”,一步一景皆育人
\n昌州小学深谙环境育人的力量,将整个校园打造成为一部沉浸式的“善”文化立体教科书。
\n“善”名立校,理念有形。在昌州小学,“善”的标识无处不在。连接校门与主建筑的“善径”,以大红色“善”字串联,学校的办学理念、办学目标以及“三风一训”均铭刻其上,成为师生每日践行的精神路标。学校楼体更是以“善”命名,教学楼以“智善”命名,综合楼以“德善”命名,食堂以“善行”命名,楼宇名称本身即是对学校“善”文化的强化。
\n文脉相承,乡土育情。“智善楼”中庭内,“昌州八景”长卷图静静矗立,向师生诉说着古昌州的人文历史与自然生态之美。“善行楼”前,“大足八景”展示着大足的日月风云与建筑草木之韵。这些本土景观的艺术呈现,不仅是美的熏陶,更是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的无声浸润。
\n廊道生辉,触手可“善”。在“德善楼”内,科学设计的文化长廊成为德育主阵地。分层布局的“勤”“孝”“谦”“和”“思”主题书吧,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。同时,“择善人而交,择善书而读,择善言而听,择善行而从”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”等古训悬挂于每层楼的醒目位置,时刻启迪师生。“智善楼”的足球文化长廊和纸色童画长廊则展示学生的“纸色童画”、剪纸、绘画等艺术作品,将“善”的理念以童真的艺术形式生动传递,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沐浴在美与善交织的氛围中。一幅“百体百善”书法墙,更以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,触发师生对“善”的美与内涵的深层感悟。
\n将“善”文化融入教育全链条
\n昌州小学的“善”文化不仅体现在环境层面,还构建了一套目标清晰、路径多元、全员参与的动态教育实践体系。
\n课程固本,明理导行。学校组织编印《善文化教育读本》,将“善”的哲理、故事、行为规范等系统纳入校本课程体系。教师们深入挖掘“善”的内涵,结合学生年龄特点,编写了朗朗上口的“从善三字歌”等行为准则,将抽象的善理转化为学生看得懂、做得到的日常规范,让“善”的种子在课堂上生根发芽。
\n能力导向,“四善”育人。学校在全校师生中积极推行的“善”教育,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。学校明确提出并着力践行“善思、善问、善学、善创”的培养路径,要求引导学生在“善”文化的熏陶下,以“尽善尽美,德才至善”来升华人格,完善自我,锤炼独立思考的深度、勇于探索的锐气、高效学习的方法和开拓创新的精神。课堂内外,鼓励质疑、倡导探究、支持创造成为新风尚,让学生在善文化的熏陶下,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,使之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、优秀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。
\n活动载道,日积月累。“日行一善,德行天下”是昌州小学的行动号角。学校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契机,清明节倡导孝亲追思,重阳节组织敬老慰问,中秋节强调团圆和睦,将“善”的要义融入节日文化。常态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,如“善在我心中”征文比赛、善言善语征集交流、善行故事演讲、手抄报展览等,让“善”的理念在创作与表达中深入人心。此外,学校每周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、精心设计的主题板报、富有活力的校园广播站等,都成为传播“善”念的重要阵地。值得一提的是,由学生组成的“行善”志愿者队伍,在学校德育室和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下,活跃在校园内外,用实际服务感染带动更多同学,形成了“人人向善、人人行善、人人扬善”的浓厚氛围。
\n教师垂范,润物无声。昌州小学深知教师是“善”文化最直接的传播者和践行者,将“善”文化深度融入教师队伍建设,以打造“上善若水、厚德载物”为核心,进而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信念、高品位的职业境界、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、先进的教育思想、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、踏实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。学校还通过定期举办“善”文化讲坛,邀请专家讲座,组织教师研读经典著作、撰写学习心得,不断提升教师对“善”文化的理解深度和认同感。此外,学校还要求教师不仅内在修养深厚,外在言行举止也要成为学生的表率,要将对“善”的收获与感悟,自然而然地传递到每一个学生心田,实现身教重于言传。
\n从环境空间的无声浸润,到课程体系的明理导行,再到实践活动的躬体力行,以及教师队伍的率先垂范,昌州小学构建了一个环环相扣、立体多维的“善”文化育人生态系统。这种全时空、全要素的融入,让“向善”逐渐内化为师生的行为习惯和精神追求。在这里,每一个生命都在“善”的传承与践行中,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,也为“如何培养人”这一时代命题,交上了一份来自石刻之乡的创新答卷。(资讯)
\n文/扶明月
龙辉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-深圳股票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