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8-06 07:52:08
近日,全国31省份上半年经济“成绩单”如数出炉。
数据显示,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(GDP)660536亿元,同比增长5.3%。从区域情况来看,东部和中部省份经济规模依旧保持领先优势。其中,广东经济总量位居31省份首位,达68725.4亿元;江苏以66967.8亿元的经济总量紧随其后;山东、浙江、四川、河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0046、45004、31918.2、31683.80亿元。从经济增速来看,西藏、甘肃和湖北表现突出,增速分别为7.20%、6.30%、6.20%。
上半年,广东、江苏、山东、浙江、四川、河南六个经济大省依旧发挥了“挑大梁”的重要作用,经济总量合计达29万亿元,占上半年全国GDP的44.56%。
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《金融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今年上半年,广东、江苏、四川等六个经济大省中,有5个省份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。广东是外贸大省,江苏依靠制造业全产业链优势和各地均衡发展,浙江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,四川消费市场部分领域表现亮眼,反映出经济大省凭借规模优势和产业基础,在统筹速度与质量、内需与外需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。
20省经济增速跑赢全国“大盘”
从31省份上半年经济“成绩单”来看,东部省份经济规模位居前列,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长情况较好。从规模来看,据《金融时报》记者梳理,有13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超过2万亿元,其中广东和江苏均超过6万亿元,山东超过5万亿元,浙江超过4.5万亿元,河南和四川均超过3万亿元。
从增速来看,有20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过全国(5.3%),2省份持平,还有9个省份未跑赢全国大盘,中西部地区展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。其中,西藏以7.2%的经济增速领跑,甘肃和湖北均超过6%,宁夏经济增速达5.8%。
经济大省,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“压舱石”。经济总量排名靠前省份中,除广东外,经济前五省份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陈雳表示,经济十强省份贡献全国超六成的GDP,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显著。同时,经济大省在税收贡献、产业发展、外贸出口、消费市场等多个方面均占据重要地位,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,河南、湖北等经济大省的外贸运行韧性凸显,这也使得上述地区经济增速表现好于全国水平。记者了解到,河南外贸企业主动转思路、拓市场,通过广交会、海外展会、拜访客户等稳住订单,外贸市场活跃度不降反增。上半年,河南外贸进出口额4125.3亿元,同比增长26.2%,高于同期全国增速23.3个百分点。
湖北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,外贸规模再创新高,上半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,出口额、进口额分别增长38.5%、7.4%。新兴市场开拓有力,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增长32.6%,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.9%,对第一、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、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56.3%、48.2%。
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
从DeepSeek大模型到机器人马拉松赛,从航空航天到无人驾驶,今年上半年,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,新产业(300832)、新技术、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。
从各省披露的数据来看,装备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表现亮眼,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、锂离子电池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。
其中,装备制造业对工业生产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,江苏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2%,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3.5%。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,高技术制造业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.7%、12.0%、11.1%和9.8%,有力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。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.0%,高于全部规上工业5.3个百分点,上拉全省工业增速3.2个百分点。
同时,工业机器人、锂离子电池、新能源汽车等新质产品供给增势强劲,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支点。
据了解,目前江苏拥有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1000余家,上半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约900亿元,同比增长11%。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二,全省已初步形成软件系统、核心零部件、本体制造、系统集成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。
汽车产业是北京制造业第一大产业。上半年,北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增加值增长1.1倍,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五成;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26万辆,增长1.5倍。
“以旧换新”政策带动扩大内需
上半年,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%,其中,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.3%,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动力。从各地披露的消费数据来看,中西部地区消费表现亮眼。
其中,因胖东来、蜜雪冰城等明星消费企业再度引发全国关注的河南,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1.55亿元,同比增长7.2%,高于全国2.2个百分点;新型消费、升级消费增势强劲,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.3%,高于全国7.8个百分点。
在文博游、古建游热潮带动下,山西旅游消费火热。上半年,山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.1%。全省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5736.2万人次,增长18.6%;门票收入15.7亿元,增长14.9%;经营收入39.2亿元,增长21.1%。
在消费“成绩单”中,多地都提及了“两新”政策对于提振消费、扩大内需的带动作用。比如,上半年,海南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.2%。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,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,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.9%,其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增长53.2%;汽车类增长91.9%,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75.3%。湖南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法人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1.6%,家电类增长55.2%,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5.1%,家具类增长29.9%。
龙辉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-深圳股票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