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6-28 08:31:18
特朗普刚吹嘘“中东停火”是自己功劳,不到24小时,伊朗核设施受损真相曝光、胡塞武装拒绝停战、以伊再度互袭。与此同时,中国一通电话让伊朗吃下定心丸,这场停火背后,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博弈?
综合央视新闻、观察者网消息可知,伊核问题尚未解决,伊以这次的“口头停火”能否持续多久尚且未知。
当特朗普高调宣布伊朗和以色列达成“全面停火”时,他或许没想到,这场被他称为“历史性胜利”的协议,会在48小时内出现三大新情况。
其一,美国最新情报评估显示,美军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,仅让其核计划推迟数月,远未达到“彻底摧毁”的目标。也就是说,几个月后,就是一切照旧,不会出现太大变化。
最新消息称,伊朗已经采取了必要措施,确保在美以打击后还能继续核项目。可见,这场战火的本质冲突,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。
对此,美国防长赫格塞斯急得跳脚,却拿不出有力证据反驳,只能指责媒体“诋毁总统”——这场耗费巨资的军事行动,最终竟成了“雷声大雨点小”的尴尬表演。
其二,中东战火的顽固性。
虽然伊朗总统公开宣称:12天的战争已经结束,开启重建工作。但其“代理人”之一的也门胡塞武装第一时间拆台,公开声明“将继续用武力教训以色列和美国”,直接打脸所谓“中东伟大”的幻想。
其三,伊朗和以色列的“口头停火”实在有些脆弱。
观察网消息称,双方刚宣布全面停火,转头就以“对方违约”为由再度交火。伊朗在停火生效前最后一刻发射14枚导弹报复以色列,以军则空袭德黑兰雷达设施作为回应。
这种“停火即开战”的荒诞剧,暴露出双方根深蒂固的敌意——没有互信的停火,不过是下一场冲突的倒计时。
说到底,这场冲突的深层矛盾,远非一纸协议能化解。
以色列坚持要伊朗放弃核能力和导弹开发,而德黑兰则视此为生死存亡的红线。即便双方暂时停火,以色列仍可能以“监控伊朗”为由发动先发制人打击。
目前来看,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正承受三重压力:战后重建急需资源、国内鹰派质疑停火决定、以色列随时重新发起打击的威胁如影随形。
就在这关键时刻,中国外长王毅的一通电话成为德黑兰的“强心剂”。
环球网消息称,我外交部连夜发布消息,伊外长在与我方通话中当场指出,“贵方为缓和局势发挥更大作用”。
这一需求代表伊朗方面现在急需要更公正中立的国际保证,而中国显然被看作了“最佳选择”之一。
而王毅外长也明确表态支持伊朗维护主权安全,并表示愿意推动安理会发挥作用——这相当于告诉伊朗:国际舞台上,美国是无法一手遮天的。
美媒称,伊朗外长当场发出请求,显然已将中国视为比美国更可信的调停方。
而伊朗的“向东看”战略远不止于此。除了紧急联系中国,德黑兰还派高层密访俄罗斯,同时积极筹备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议。
这些动作传递出清晰信号:伊朗正试图打破美国主导的外交孤立,构建以中俄为核心的新安全网络。
美国《外交政策》分析称,若伊朗成功融入上合框架,将获得导弹技术共享和联合军演等实质支持,这对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将是致命挑战。
未来局势走向充满变数,但三大趋势已浮出水面:
其一,以色列与伊朗的“影子战争”将转入新阶段,网络攻击、代理人冲突和精准暗杀可能取代大规模空袭;
其二,伊朗加速“去美元化”进程,与中国的石油贸易或全面转向人民币结算;
其三,美国在中东的威信持续流失,沙特等传统盟友可能效仿伊朗向中俄靠拢。正如一名伊朗军官所说:“我们输掉了第一轮导弹对抗,但赢得了战略转圜的空间。”
这场停火闹剧最终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:没有实力支撑的协议只是缓兵之计。当以色列的防空导弹库存见底、伊朗的核设施冒出浓烟时,双方都意识到自己无法承受长期消耗战。
当美国深陷中东泥潭、俄罗斯专注乌克兰战场时,中国正以稳重的外交手腕,悄然注入“和平剂”。当伊朗发现“向东看”比硬扛美以更安全时,中东的权力天平或将迎来真正的改变。
龙辉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-深圳股票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